84年48歲的媽媽還能緩慢行走.jpg 86年媽媽50歲須靠藤椅助行.jpg 92年56歲胖胖的媽媽還能自理生活.jpg 99年媽媽63歲卻已病了19年.JPG 口不能言-喉不能吞-腳不能走-病剝奪了自由.JPG

84年我結婚時,媽媽48歲,發病4年還能緩步行走;

86年初次帶兒子回娘家,媽媽50歲,用藤椅當助行器: 買輪椅給她, 從此再站不起來,

92年胖胖的媽媽還會笑,56歲坐輪椅很久了;

99年住安養院的媽媽63歲,卻已病了19年!變成骨瘦如柴的大寶貝...

從97年底在家被燙傷,而我那時手腕斷掉無法照顧,媽媽自己說要去安養院起,每週去探視幾乎成了我固定的行事,除了剛搬去宜蘭那一個月,隔了兩週才去三峽看她,媽媽竟然拒食,連護士灌食用的鼻胃管都被她拔掉!於是我決心帶媽媽到宜蘭,縮短距離才能增加時間,因為知道家人的關心對病人是很重要的, 不想她有被家人遺棄的感覺!

媽媽真的是老了,感覺老化的速度漸漸加快,一年多時間體重驟減,現在體形剩以前的一半吧,肉都不見了剩皮包骨,也無法再吃固體食物,連糊狀的蚵仔麵線都會嗆咳,只有泥狀食物可吃,榴槤她最愛,但不是隨時都買得到,真可惜.

每週去看媽媽,從大家都聽懂她說話,到只有我聽得懂,最後連我都聽不懂;拿紙筆給她寫,開始大家還看得懂,越來越潦草,到後來她都不愛寫了;我很心疼她無法表達所以常發脾氣,奔走醫院、台北,申請補助買了個“電腦語音合成溝通板”,只要一開始輸入好字句,以後點到小記憶卡就會自動替她說話;前頭辛苦了一個月,可惜媽媽只用了一個星期,安養院就通知我拿回去吧...

很氣餒,原來溝通輔具對我們的病友只有某個階段能用(中期後段~後期前段),而且年輕病友想表達者接受度才高,這是後來我把“溝通板”拿給幾位病友試用的結論.(現在“溝通板”仍放在協會,當社工去家訪時可以帶給病友試用看看,使用習慣再申請才不致浪費,若有興趣可以洽詢台北協會社工)

現在去看媽媽,她不太能講,於是我問她點頭,每次趁吃飯前去,幫照護員餵她吃飯,帶軟食去順便給媽加菜,蛋糕、榴槤、蒸地瓜、山葯或佛跳牆濃湯...每次都要換令我頭痛不知帶什麼好.

從搶著吃到吃不完,從發脾氣到安靜,到剪指甲會睡著,從有條理的訴說要錢叫車想回家,到無厘頭的冒一句客語“叫小哥回來”,媽開始神智不清了嗎?我看著眼前的這個媽媽,感覺一點一滴在失去她失去那個英氣勃發、很有主見甚至固執的女人,那個從小拉拔我們長大,帶我看一起洗乾淨的樓梯間多漂亮,教我們幸福掌握在自己手裡的媽媽...

心裡知道,病魔快贏了,只是,還捨不得她呀,媽媽,你的小孫子剛出生還不認識你呀,留久一點吧!但是,又捨不得她受苦,媽媽,你覺得夠了就好了,此生放下就好了,就好了...不要再受苦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詠寶安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