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到1%的想望 - 1090915林詠寶四稿
在處理弟弟的後事時,也了解他為何走到這一步,當居家復健被刪除時數,爭取卻求助無門;他想貢獻專案經理人十幾年的專業知識與從業經驗給社會,可惜連免費開課都沒機會;他體重1個月驟降20公斤,糖尿病限制飲食讓他喪失口腹之欲的樂趣;連走在家中都會跌倒受傷,那種身體由不得你的悲哀;口語退化至使一般人也沒耐心跟他說話,受誤解只能自己生悶氣;他也不喜参加聚會認識新朋友,大概解釋歴史太累了;種種挫折讓他的成就感漸失,找不到需要他的地方;了無生趣就生無可戀,對日子沒盼望沒牽掛就容易放棄責任;只可惜這小子腦筋僵化了,一條路走到黑,唉!
第四台看到一部美國類記錄片「溫泉」,敘述羅斯福還是参議員時染上小兒麻痺症,因緣際會在溫泉池中復健,從而改變小兒麻痺症的療程,也看到以前對身障者岐视的社會風氣,羅斯福從輪椅到單杖,從病後消沉到重拾目標,奮起發揮影響力的歴程。
电影「溫泉」片中讓我羨慕的是:1.直達水邊的碼頭,加移動桿就可以輕易從輪椅直接上下海;2.是溫泉池,不是只能泡湯,大到可以游泳、鍛練呼吸及肌肉,利用海水的浮力及回歸大自然的樂趣鼓勵運動,利用溫泉裡的礦物質及溫度促進循環,真是保養身體的好方法!
根據親身經歷,我在陸地是條蟲,下海就變成魚!浮力讓我可以再次自由運動肢體,那是無可言喻的快樂!這真是最好的復健,病中歲月長,找出生活樂趣、有盼望的過日子是很重要的!
病友協會推廣復健娛樂化,可否除了打鼓外增加「蟲變魚身障復健小組」,台灣四面環海,也有溫泉,蒐集可讓身障者無障礙接觸水的地方或容易去的活動或願意協助陪伴的人們,讓需要的人容易找到資訊交流,可以参與社會就較不會坐困愁城!在水裡用浮力復健,除了體力訓練還有快樂記憶!身障人口約5%,排除不會游的約2%,不能游的約2%,想游泳又能游的可能不到人口1%,但希望協會可以看到個別病友的需求,也可以作為募款的新項目啊!
我也曾經沮喪,從手腳便利到舉步為艱只數年間,以前只像下樓梯的緩退,106年起像是下斜坡,1年退化10年吧! 快速老化的感覺真不好受,那時我也想放棄,每天醒來就感覺身體又僵硬一點,脖子後背脊椎緊縮疼痛到坐臥不寧,那時真不想受身體的苦了,因為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我是為兒子撐下來的,怕我不在了,剩他會孤單。我有牽掛所以撐過難關,終於兒子大學畢業,就盼望他安居樂業了。
我常常想現在的我對世界還有意義嗎?什麼都不能作時真會懷疑自己的價值,當我不能說時至少還能聽吧,當我能幫到一個人,能陪伴一個人時,讓我感覺我有作到一件事,我還有點成就感,就值得撐下去吧!所以要找出讓自己快樂的,有生活樂趣日子才容易過!
91年哥哥死了我才學會「溝通,是要先聽他講。」,現在弟弟死了我更體會「人要趁能動時作想作的事!」虎死留皮我死留什麼?留下這個「蟲變魚身障復健圓夢計畫」吧? 我想一定也有身障者需要這樣的機會,我希望可以啓動這個計畫,如果有人或協會能夠協助,我願盡我所能,請幫忙成全,謝謝!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