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蟲變魚 身障 體驗計畫(特色:自在,含銀髮)
理監事會1090926林詠寶提案後續 + 1090930林詠寶感想三稿
    緣起:自病友林阜正自殺事件,體會到「人,要趁能動時,去作想做的事!」不是要即時行樂,是對世界有幫助的,這是我提案的動力!希望有個誘因,可以抓住下一個像弟弟那樣對世界失望的人,多給他一個機會去参與社會,改變人心是最難的,但我盡力作能作的事……
 
    觀察自殘前因後果:遺傳病家族故無親人在側,貧病相尋又不想讓別人麻煩,故鮮少能陪伴外出,然而宅在家更易鬱悶,沒有成就感易感到了無生趣,沒有牽掛就容易生無可戀 ,這是我的觀察。
 
    SCA是先天遺傳後天發病,青壯年努力工作追求飛黃騰達光宗耀祖,不是華人社會一直教我們努力的目標嗎?可是我們的教育好像沒教如何面對失敗。年輕人努力向上爬,可是爬得多高跌得多重,一遭發病被判絕症後,人生如同盪到谷底!弟弟剛回台灣時還很樂觀,他期待科技進步就有救了,我提醒他,協會剛創會時有醫生世家背景的家屬說五年就有藥了,現在已經4個5年了,藥還沒出來。該讓他懷抱期待才有希望嗎?即使那已經脫離現實?
 
    自創會後認識諸多病友,知道各家有各家的難處,以前我很心疼未成年發病,覺得她們的人生還未開始就結束了,令人扼腕。但現在想想,像弟弟般青壯年發病,對本人的打擊更大,沒有比較沒有傷害,一經比較傷害更大;不可逆的發病把他拖入懸崖式的快速退化,仰望過去的輝煌,現在的谷底把他的驕傲擊碎,為了維護最後的尊嚴,難怪他這麼快就自己結束生命。弟弟走後,我不免回想,有什麼是我可以作卻沒作的?相較之下,他這樣青壯年發病又離婚,身邊無人可陪同者,算自殺的高風險群,協會應該有資訊,可以統計、觀注、提醒吧。如果早注意到他是自殺高危險群,我不會放任他宅在家,想方設法也要拉他出去,即使請人陪同也好過現在的遺憾……
 
    提案:
1.希望能引進資源,降低從事活動的困難;
  如沒人可以協助申請「個人助理」,沒車可以分區登記,結合愛心導遊協調3個病友就可出1車9人小巴,「在地一日遊」也可開拓眼界,避免宅在家憂鬱。
 
2.我想找出,讓人覺得值得活著的事! 讓人在努力的過程中,體會生命的意義; 生活有樂趣,有盼望,才更願参與社會。
  如浮潛,如滑翔翼,如輕航機,,,
 
3.建立交換的模式,想要参與圓夢體驗的身障病友,需在約定的一定期間,付出他能作到的努力(如募款,連結資源 ,作東西義賣 ,志工,演講,教課,課輔,甚至只是傾聽……)服務人群容易讓人找到成就感,也可更精細找出病友的需要!
 
    人世間沒有不勞而獲,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沒力氣就出腦袋,交換無關價格,只要彼此心甘情願就有價值!
 
階段:協會可以作的,類似協調中心。
1.蒐集合適病友参與的地方、活動等, 各地無障礙設施名單,可分享給病友查詢。
  (類似各地顧問醫師名單一樣,我剛開始只是希望有個諮詢的窗口)
A:祕書長告訴我可以連結「無障礙環境」、「行無礙網站」,
 
2.可以調查各地、各病程病友的想望(陸海空之類、、)。
A:副理事長說有調查,但我問不到具體……
A:南區社工說曾調查過病友的夢,大多是出國,花大錢玩的那種。
 
3.可以接受的約束期間?(保險業自殺免責是兩年),我建議一年為限。
 
4.可以交換的努力是什麼?
A:副理事長說病友已有作志工,義賣,教課,宣導演講,,(但難估出與夢想的對價關係吧……)
 
5.如居家復健被刪,這對我輩進行性退化者明顯不合理,因為我們好不了就放棄我們了嗎?我只想知道有窗口為我們少數罕見疾病喉舌嗎?有人幫我們漸無力的身障者監督政策嗎?
A:祕書長告訴我流程,病友找各區社工反映遇到的現況,社工會找政府詢問,,,
(我知道作為病友協會,只能收集資訊,但協會有作嗎?知曉向上反應的窗口嗎?病友只能逆來順受嗎?)
 
6.如果可以啓動計畫,完善實施,我想對外可以作為另類募款項目,對內可以增進病友對協會的向心力。
A:理監事會議結論是不通過,需更具體模式才能討論。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夢想是動力
    全站熱搜

    詠寶安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